第18章(1 / 1)

此派最早的根本经典是乔答摩所作的《正理经》(nyaya-sutra)。

现存《正理经》由于其中包含着后人追加的成分,定型时间约在3至4世纪。

《正理经》之后,正理派的主要典籍是对《正理经》的注与复注等。

其中较重要的有:筏差衍那(vatsyayana,约4至5世纪)的《正理经疏》(nyaya-sutra-bhasya)

、乌地耶得迦罗(udyotakara,6世纪)的《正理经评释》(nyaya-varthika)

、婆察斯巴蒂。弥尸罗(vaan~jali)等。

12世纪左右,新正理派形成(此前正理派已开始与胜论派相混合)。新正理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克伽自在(ganges′a,12世纪)。他著有《谛如意珠》(tatvaana)

,指获得正确认识的方式或来源;所量(praya)

,指认识对象;疑(sasaya)

,是一种关于事物的精确特性的相冲突的判断,即一种疑惑的心理状态;动机(prayo-jana)

,指人开始行动的目的;实例(drstanta)

,是一般人和权威者具有相同认识的事例,即人人都承认的事实或真理;宗义(sidhanata)

,指根据某一学派的权威、假设等确立的主张,即立论者方面的观点;论式(avayava)

,指“五支作法”的推论式(后详)

;思择(tarka)

,指当不知事物的真实特性时,通过假设来认识真理的思虑;决了(nirnaya)

,指通过考虑双方的观点对问题作出决断;论议(vada)

,指在辩论时借助正确的认识方法和采用“五支作法”的推论式,并与宗义不矛盾;论诤(jalpa)

,指在辩论时虽立上述论式,但又采用诡辩等不正当的手段来取胜;论诘(vitanda)

,指仅破坏对方议论,自己不立论;似

-- 82

印度哲学57

因(hetvabhasa)

,指似是而非的根据或理由;曲解(e,new

delhi,1975)一书。

-- 84

印度哲学77

根据该词的字面意思来否定对方言语的正确性。

二十四种倒难是:同法相似(s0dhara

sa)

,指在反对对方命题(宗)时,使用对方“异喻”中的事例,但所提出的“因”

却不能证明己方命题;异法相似(vaidhara

s。)

,指在反对对方命题(宗)时,使用对方“同喻”中的事例,但所提出的“因”却不能证明己方的命题;增多相似(utkarsa

s。)

,指在反对一个基于“喻”的某种特性的论据时,反对者提出一个基于“喻”的附加特性的论据;损减相似(apakarsa

s。)

,指在反对一个基于“喻”的某种特性的论据时,反对者提出一个基于“喻”

中缺少的特性之论据;要证相似(vaa

s。)

,指在反对对方时,使对方“喻”的特性与所立(宗)的特性同样有疑问(需证明)

;不要证相似(avaa

s。)

,指在反对对方时,使对方所立(宗)的特性与“喻”的特性同样无疑问,以此证明对方论式无必要;分别相似(vikalpa

s。

最新小说: wargame之新的传奇 我的传奇币可提现 重生归来的我,创造游戏世界 领主:兵种上古神魔,就问怎么输 无限敏捷之赠品的崛起 燃烧军团浮生记 我!被PDD卖掉的世界冠军上单 种田领主,我的技能无限进化 全民种族模拟:开局成为蚁后 乾坤世界有乾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