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766章(1 / 1)

子路一下子红了脸,不敢说什么。

孔子走上前去和蔼地说:“我叫孔丘,看见你们争辩得这么热烈,也想

参加进来,你们看可不可以呀?”

“噢,原来你就是那个孔夫子呀,听说你很有学问。好吧,就请你来给

我们评一评,看谁说得对!”两个孩子说。

孔子笑着说:“别急,一个一个地讲。”

一个孩子说:“我们在争论太阳什么时候离我们最近。我说早上近,他

说中午近。你说说是谁对呢?”孔子认真地想了一会儿说:“这个问题我过

去没有考虑过,不敢随便乱讲,还是先请你们把各自的理由讲一讲吧。”

一个孩子抢着说:“你看,早上的太阳又大又圆,可到了中午,太阳就

变小了。谁都知道:近的东西大,远的东西小。”

另一个孩子接着说:“他说得不对,早上的太阳凉飕飕的,一点也不热,

可中午的太阳却像开水一样烫人,这不就说明中午的太阳近吗?”

说完,两个孩子一齐看着孔子,说:“你来评评谁对吧。”

这下可把孔子难住了,他反复想了半天,还是觉得两个孩子各自都有道

理,实在分不清谁对谁错。于是他老老实实地承认:“这个问题我回答不了,

以后我向更有学问的人请教一下,再来回答你们吧。”

两个孩子听后哈哈大笑:“人家都说孔夫子是个圣人,原来你也有回答

不了的问题呀!”说完就转身跑走了。

子路很不服气地说:“您真应该随便讲点什么,就能把他们镇住。”

孔子说:“不,如果不是老老实实承认自己不懂,怎么能听到这番有趣

的道理。在学习上,我们知道的就说知道,不知道的就说不知道。只有抱着

这种诚实的态度,才能学到真正的知识。”

晏殊忠厚老实受重用

晏殊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和政治家。大家熟悉的范仲淹、欧阳修等宋代

大诗人,都曾经当过他的学生。

晏殊在十三四岁的时候,就以博学多才出了名。后来,他被地方官作为

“神童”推荐给朝廷,让他去面见皇上。

事情巧得很。当晏殊赶到京城时,正赶上科举会试。参加会试的都是各

地选拔上来的名列前茅的才子。晏殊是作为“神童”选来见皇帝的,本可以

不参加考试,但晏殊觉得只有经过考试,才能检验自己有没有真才实学。于

是,他主动要求参加考试,并得到了皇帝的批准。

参加考试的有 1000 多人。有的是连考多年、两鬓斑白的老学者,有的是

风华正茂的青年书生,年龄最小的就是晏殊,他还不满 14 岁。开始,他心里

有点不踏实,可他马上又想到,自己年纪还小,如果考试成绩不好,说明自

己的学问还不够,那就需要自己继续苦读,有什么可怕的呢?

当考题发下来之后,晏殊认真一看,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。考试题目

自己曾经作过,当时写的这篇文童还受到好几位名师的称赞。这时候,晏殊

的心里很矛盾。按说,那篇文章的确是自己独立写成的,现在把它照抄下来,

当然也能反映自己的水平,不应该算是作弊,再说主考官和考生谁都不知道。

但是他又想,那篇文章是自己在家里写成的,写作的条件比考场上要优越得

多、如果在考场上写,就不一定能够写得那么好。晏殊又想起老师曾讲过的

话:做学问必须老实,如果对自己放松,那只能害了自己。想到这里,他决

定把实话讲出来,要求主考官给自己另出一个题目。可是,考场上的规矩太

严了,晏殊几次想说话,都被监考人制止了。迫不得已,晏殊只好以那篇文

章为基础,又做了些修改加工。写好之后,交了卷。

几天之后,十几位成绩最好的考生被召到皇宫大殿上,将接受皇上的复

试。晏殊也是其中之一。在对晏殊复试时,皇上高兴地对他说:“你的文章,

我亲自看过了,没想到你小小年纪,竟有这样好的学问。”

不料晏殊却跪下来,连忙自称有罪。接着,他把考试的经过讲了一遍,

并且要求皇上另出一个题目,当堂重考。

晏殊说完后,大殿上鸦雀无声。人们被惊呆了,心想这个少年真是傻到

极点了,别人想找这样的好事都找不到,自己却要求另换题目,再考一次。

过了片刻,皇上突然大笑起来,说道:“真看不出,你这孩子不仅学问

好,还这样诚实。好吧,我就成全你吧。”

当下,皇上与大臣们一商议,就出了一个难度更大的题目,让晏殊当堂

作文。晏殊克制着内心的紧张,集中全部精力,很快把文章写好交了上去。

大家一看,交口称赞。皇上十分高兴,对晏殊赞不绝口,并当场授予他一个

相当进士的学位,还吩咐人给晏殊安排一个官职,先让他锻炼一下,希望他

日后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。

晏殊做官之后,开始只在翰林院里担任一个小小的秘书职务,官位低,

薪俸少,日子过得挺清苦。

当时,天下太平,京城里一派歌舞升平的景象。朝廷官员几乎都是三日

一宴,五日一游,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。

晏殊也喜欢饮酒赋诗,愿意同天下的文人们交往,可是他没有钱,无法

参加这些活动。于是,他每日办完公事,就回到住地读书,或者和他在京城

求学的兄弟们一起讨论古书中的问题。

过了些日子,朝廷要选拔协助太子处理公务的官员。条件是:学问高、

品德好。负责选拔的大臣们非常慎重,反复筛选、考察,一直也定不下来。

因为选不好,就要受到皇上的责备。

一天,忽然传来皇上的一道御旨,要选拔官们把晏殊算上一个候选人。

不少大臣都不知道晏殊是谁,一打听,才知道是翰林院的一个小秘书。大家

都挺奇怪,皇上怎么就看上了他?

原来,皇上听说晏殊闭门读书,从不吃喝玩乐,又想起晏殊在考场上的

表现,认为他是一位既有才气,又忠厚勤勉的人。选这样的人到太子身边,

真是再合适不过了。所以,就亲自点了晏殊的名。

晏殊上任前,照例到皇上那里去谢恩。皇上勉励他一番之后,又夸他闭

门读书,不参加游乐,是个好青年。

晏殊听完皇上的夸奖后却低下了头,并向皇上说:“臣并非不想和文人

们宴饮游乐,只是因为自己家贫无钱而不能去,如果臣有钱,肯定也会去的。

我有愧皇上的夸奖。”

皇上听后深为感动,一定要重用这样诚实的人!

从此以后,晏殊的官越做越大,名望也越来越高,可他一直保持着诚实、

勤勉的作风,至死都没有改变。

陈寿写历史

晋朝有位杰出的史学家叫陈寿,他写了史书《三国志》。我们大家熟悉

的《三国演义》,就是根据陈寿的《三国志》改编加工而成的,所以《三国

演义》的全名叫做《三国志通俗演义》。

陈寿在写《三国志》的过程中,还有过一个有趣的小插曲呢。

陈寿在开始写《三国志》之前,曾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。他翻阅了

原先三国留下的各种文献记录,还搜集了大量的私人笔记资料,还到许多重

大事件发生的地点做过现场勘察,决心把这段历史写得真实、准确。

可是,有一段时间,陈寿忽然停笔了,而且人们看见他总在书房来回踱

步,常常陷入沉思。这是怎么回事呢?

原来,不久前来了一个亲戚,发现陈寿正写到《诸葛亮传》这一章,就

向陈寿打算如何写诸葛亮这人。陈寿说诸葛亮是一位功不可没的历史人物。

亲戚听了很生气,责备陈寿忘记了家仇。

陈寿一家在三国时是蜀国人,他父亲曾是诸葛亮手下的一员将官。一次,

他父亲办事时犯了错误,被执法严明的诸葛亮狠狠地训斥了一顿,还按军法

惩罚了他父亲。陈寿的父亲愧悔交加,从此再也没有振作起来。慢慢地,他

忧郁成疾,终于一命归天了。后来,陈寿又受到宦官的迫害,处境十分凄凉。

因此,陈寿一家认为他们落到这步田地,都是诸葛亮造成的,心中十分怨恨

诸葛亮。

现在,听亲戚这么一说,陈寿也不禁彷徨起来。他想,诸葛亮一生励精

图治,公而忘私;而且南征北战,百战百胜,的确是位了不起的人物。按理

说,应该实事求是地把这些写出来,可是,自己一家的遭遇,又使他在感情

上对诸葛亮有些别扭,而且,如果照实写,亲戚们也不会原谅他。到底该怎

样写呢?陈寿心里很乱,于是,他干脆停下笔来,想把自己的思绪理清楚。

这天,一位朋友来看他,陈寿憋不住,就把心里的苦恼告诉给了朋友。

那位朋友听后说:“人们都称赞司马迁的《史记》,说它正直公允,准确无

误,不假意赞美,不隐瞒丑恶。你这部《三国志》是否也能如此呢?”听了

朋友的话,陈寿一下子醒悟过来:是啊,作为一个历史学家,第一要做到的

就是诚实无私。当年司马迁宁肯得罪皇上,也要尊重事实,秉笔直书。现在,

我难道能为自己私人的恩怨而歪曲历史吗?那我不是成了千古的罪人了吗?

陈寿又飞快地写了起来,很快“诸葛亮传”就写成了。陈寿还特地把这

一篇文章拿去给朋友们看,请他们提出修改意见,生怕自己有什么写得不公

正的地方。

后来“诸葛亮传”成了《三国志》一书中写得最为精彩的部分。

“那不是我写的”

门德尔松 20 岁那年,到世界各地进行旅行演奏。

最新小说: 无限敏捷之赠品的崛起 乾坤世界有乾坤 燃烧军团浮生记 领主:兵种上古神魔,就问怎么输 wargame之新的传奇 重生归来的我,创造游戏世界 我!被PDD卖掉的世界冠军上单 种田领主,我的技能无限进化 全民种族模拟:开局成为蚁后 我的传奇币可提现