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0章(1 / 1)

元初并入宿州。

笠泽——太湖古名,一说非太湖,系今江苏吴江县一小湖。后作吴江县与吴淞江的别称。

斜谷道——褒斜道的一部分,斜咎在今陕西眉县西南,详见“褒斜道”。

猗氏——春秋鲁猗顿经营盐业致富,地在今山西临猗南。

象林——汉日南郡属县,在今越南岘港以南武嘉河之南。东汉末区连起兵建林邑国。后西晋复置,北移寄治卢容(今越南顺化附近)。东晋后为林邑所有。

象郡——秦在岭南所置郡,辖今广西西部、越南北部中部。

商於——商在今陕西商县东南,於在今河南西峡县境,两地一带即商於。

商山——汉初商山四皓所居,在今陕西商县东南。

商丘——商族所居,在今河南商丘南。

商州——北周改洛州置,治上洛,即今商县。历代多有,辖境伸缩不定。民国为商县。

章武——西汉黄河人海处,在今河北黄骅西南。北齐废此县。

竟陵——秦汉竟陵县在今湖北潜江西北。西晋分江夏郡置竟陵郡,治石城(今钟祥)。东晋略为更动竟陵县治所在,位今潜江西南。梁末撤销。北周再置竟陵县,在今糊北天门,在旧县的东北面。竟陵郡,隋即郢州,今天门之竟陵县在复州沔阳郡内。唐为复州竟陵郡。五代后晋时,改竟陵县为景陵县。清改天门。

望海蜗——明初筑堡防倭寇地,在今辽宁金县东北。

麻沙镇——在福建建阳西。南宋至明以刻印书籍著名,称为“麻沙本”。

麻六甲——南洋古国,即满刺加,见该条。

康——西藏四部之一。大体即今昌都地区。旧西康省简称康。

康居——西域古国,约在今巴尔喀什湖与咸海之间;

康国——西域古国,在今苏联乌兹别克撒马尔罕一带。

鹿耳门——在台湾省台南安平港北,昔为船舶出入之口,后因淤浅而废。

阏与——在今山西和顺。马服君赵奢破秦处。

盖州——唐贞观时置,本为盖牟城,即今辽宁盖县。

清口——1即泗口,见该条。2古汶水入济水之口亦称清口,在今山东梁山东南,从此以下的济水亦称清水.

清州——宋大观间置清州,即今河北青县。明改青县。

清河一一1汉清河郡治清阳(今河北清河东南)。东汉清河国治甘陵(今山东临清东)。历代均置。北齐移治武城(今清河西北)。隋治清河,即今清河。隋唐为贝州清河郡。2南宋末置清河县,在今江苏淮阴西南。后屡因河患迁移。清乾隆时移治清江浦。民国为淮阴县。今为清江市、淮阴县。

清源军——五代南唐所置军号,治泉州(今属福建),领闽南地区,即留从

效、陈洪进统治地区。陈洪进归宋后废。

鸿沟——战国魏(梁)惠王所开中原运河。从今河南荥阳以北引黄河水,向东流经开封以北(当时的开封离黄河有相当大的距离),再折而南流到淮阳东南入颍水。颍水南流入淮,济、汴、睢、泗等水都可与鸿沟相通,故以鸿沟为中心,黄淮大平原上水道到处可通。开凿时间约在(或约始于)公元前360年。

涿州——唐大历时分幽州置。民国改涿县。

涿郡——汉涿郡治涿县,即今县。隋有幽州涿郡。唐幽州则为范阳郡。

淮西——1唐方镇,全称为淮南西道,治蔡州(今汝南),常领申、光、蔡三州。李愬雪夜入蔡州,即平定割据淮西的吴元济。2宋淮南西路、淮南东路常简称淮西、淮东。淮西治寿州(今安徽风台),南宋治庐州(今合肥);淮东治扬州。

淮安——1今江苏淮安县,汉置射阳县,晋为山阳县,宋改淮安县。元又为山阳。民国为淮安。2南宋后期改楚州置淮安军,治淮安,即今县。后改州。元为路。明清有淮安府。民国废府。8隋以显州为淮安郡,唐有唐州淮安郡,均治比阳(今河南泌阳)。

淮阳——今河南淮阳,周为陈国都城宛丘。汉于此置淮阳国,后为淮阳郡。隋唐为陈州淮阳郡。民国改原陈州府治淮宁县为淮阳县。

淮阴——东魏置淮阴郡,辖今清江市及淮阴等县。唐有楚州淮阴郡。东魏时郡治怀恩在今淮阴西南。唐时楚州治所在山阳(今淮安),淮阴县为其属县。以后亦为淮安府属县,明改名清河县。民国恢复淮阴县原名。

淮南——1汉曾置淮南国,治六安(今安徽六安北),后迁寿春(今寿县)。魏亦曾置淮南国,后为淮南郡,辖境均在今安徽淮河以南地区。隋亦以寿州为淮南郡(唐为寿州寿春郡)。2唐有淮南道,治扬州,自今湖北应山、安陆、应城以东,淮以南、江以北,均在境内。中叶以后,置淮南节度使,亦治扬州。8宋有淮南路,治扬州。后分为东西二路。西界在今湖北黄陂、河南光山一带。东西二路分界约在今安徽凤阳、和县一带。

渔阳——秦渔阳县在今北京密云西南,秦、汉、魏、晋、渔阳郡治此。隋末改无终县为渔阳,即今河北蓟县。隋玄州渔阳郡、唐蓟州渔阳郡均治此。唐以后渔阳为蓟州治所。明省入蓟州。

淤口关——见“三关”。

涪州——隋唐都有涪州涪陵郡,并非一地。隋涪州原为合州,治石镜(今合川)。唐涪州治涪陵(今县),地在隋涪州之东。元省县入州。清涪州不辖县。

涪县——西汉置县,西魏改名巴西,在今四川绵阳东涪江北岸。

涪陵——西汉涪陵县在今彭水,刘备在此置涪陵郡。后废。隋于此置彭水县。其地在隋唐涪陵县东南。隋唐涪陵县即今涪陵。

淡水一台湾岛西北部沪尾为淡水河口,本为港口,因淤浅衰落。从淡水河口循台湾岛西岸而南,今新竹县,雍正时设淡水厅,光绪元年(1875年)改为新竹县。是年,又于沪尾东南的艋舯,设淡水县,为台北府治所。日占时改为台北。

深州——隋深州治安平(今属河北)。唐先天时治陆泽(今深县西)。宋治静安(今深县南)。明移治今县,省静安不设。

淄青——唐宝应元年(762年)平卢节度使侯希逸南迁青州(今山东益都)。唐授为淄青节度使。其后淄青常有淄、青、登、莱、齐、棣等州。

密州—一隋改胶州为密州,治所在今诸城。明废。

梁门——在今河北徐水。五代后周置梁门口寨。宋为静戎军(澶渊之盟以前名)、安肃军(盟后改)治所,仍有梁门之称。

梁州——1《禹贡》九州之一。2曹魏分益州置梁州,辖地除陕南外,并南伸到川、黔各一部。后世多仅有陕南。魏治沔阳(今陕西勉县东)。晋治南郑(今汉中)。唐后期升为兴元府。

梁郡——汉建梁国,治睢阳(今商丘南)。南朝宋为梁郡,治下邑(今安徽砀山)。隋曾以宋州为梁郡,唐为睢阳郡。

梁溪——江苏无锡有梁溪,发源惠山,流入太湖,传东汉梁鸿曾居其旁。今以梁溪为无锡的别称。

隋一一周时的姬姓国,在今湖北隋县。春秋后期为楚附庸。

隆兴——宋孝宗升洪州为隆兴府,治今南昌。参见“洪州”。

隆中山——在今湖北襄樊市襄阳西。东汉末诸葛亮隐此。或传隆中在今河南南阳。南阳汉时为宛,汉末在曹操手中,诸葛亮若在南阳,决非刘备所能罗致。

维州——唐维州在今四川理番县。州治薛城在今县东北。入吐蕃为无忧城。宋为威州。

维扬——《尚书·禹贡》有“淮海惟扬州”之语,“惟”通“维”,遂以维扬为扬州别称。明初曾称扬州府为维扬府,后改。

绵山——传晋介之推隐绵山,自焚而死,在今山西介休东南,亦称介休山、介山。

绵州一隋置,治巴西(今四川绵阳东)。元废巴西县入本州。清绵州辖有绵竹、德阳、梓潼等县。民国废,以州为绵阳县。

绿林山——新莽末绿林军起义处,在今湖北当阳东北。近人又有为大洪山之说。

更多精彩好书,更多原创手机电子书,请登陆奇书网--.qisuu.

最新小说: 重生归来的我,创造游戏世界 全民种族模拟:开局成为蚁后 乾坤世界有乾坤 无限敏捷之赠品的崛起 种田领主,我的技能无限进化 wargame之新的传奇 领主:兵种上古神魔,就问怎么输 我!被PDD卖掉的世界冠军上单 燃烧军团浮生记 我的传奇币可提现